-
信用违约频出,债券投资风险管控的科技视角
作者: 时间:2018-09-21 11:14:51 浏览量:5892
2014年至2017年间,我国信用债市场共有59家债券发行主体发生违约,涉及违约金额792.25亿元、违约债券116只。
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现象再次频发。截至2018年5月7日,今年已有18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盛运环保等10家公司,涉及金额合计高达134.17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炉,刚性兑付将被打破,未来债券违约现象难以避免。
针对新规发布后如何应对新风险,兆尹科技信评团队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解读,请随我们逐步了解:
-
违约风险分析四要素
-
债券投资新现状
-
兆尹信用风险管理新应对
违约风险分析四要素1.主体属性
目前违约事件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且以非上市民营企业为主,发生违约的地方国企主要分布在政策性去产能比较严重的行业。
图|违约主体属性分布
2.行业因素
2014至2018上半年发生违约的主体多分布在周期性行业,这些行业在营业收入增速上处于整个行业相对靠后的位置,且这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普遍偏高。总结:在行业营收增速较低的情况下,高杠杆行业将会有更大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对于周期性行业研究需重点关注行业的营收增速变化情况。
图|违约主体行业分布
3.公司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与自身信用等级具有一定的关系。当股权较为集中时,公司经营对实际控制股东的依赖程度会越高,实际控制股东的意外事件对公司的信用状况影响就会越激烈。同时,股权结构的集中或分散与企业激进投资行为之间并未有显著的规律性关系。
4.财务特征
行业内营业收入增速较低的公司违约可能性较高;资产负债率上升幅度在行业内较大的企业,违约表现更为集中;现金流获取能力、毛利率的变动不能很好的指示违约的相关性;使用财务指标分析和预测违约应充分注意到企业自身经营和公司治理情况的变化、债务偿还安排以及重要的外部关联方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债券投资新现状
1.投资分析难度大
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规模庞大,在打破刚性兑付和违约风险事件或有发生的背景下,针对全市场的债券池管理、投前分析、投后监测、风险预警等均靠手工操作或信贷内评系统,不仅工作量大、时效性差,且无法实现全市场主体及债券风险的把控,历史操作无法追溯、复杂投资组合策略也难以实现。
2.风险管理压力升
债券投资内部信用风险分析人员偏少,加上“去杠杆”力度提升,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压力也不断攀升。
3.关注焦点转移
有效应对债券信用风险管理,提高债券投资的分析及风险控制能力,近年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投资及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关注的焦点。
兆尹信用风险管理新应对自2014年信用违约事件发生以来,兆尹科技信用风险分析及IT团队一直协助各大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专家团队打造适合其投资风险偏好的债券投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实时跟进应对方案。
图|兆尹科技基于债券投资的系统建设架构
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兆尹新应对建议:以IT系统为依托,数据集市为源泉,建立多角度分析方法,辅助完善一套较全面的债券投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服务于整个债券交易过程的投前、投中、投后。
兆尹科技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是面向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用于信用敏感资产投资管理的综合业务管理及分析平台。
图|兆尹科技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特点
系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从投资部门或岗位发起投资需求,通过人性化业务流程,逐步引导用户进行投资标的理性筛选、多维度数据分析、主体信用评级、流动性分析、隐含资产价值分析、债券估值、压力情景测试、群体决策、资产池风险预警及监控等。
打造“智能系统+风险信息库+决策分析模型”一体化债券投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实实在在解决客户风险价值投资的不确定性问题。
-